圓度定義及測量方法 圓度屬于形狀公差,表示被評價表面在每個橫截面上的點符合理論圓的程度,對于柱體和錐體而言,橫截面需垂直軸線;對于球體,橫截面需過其中心。
其公差帶為半徑差為公差值t的兩同心圓間的區域;若被測表面在截面內的提取圓周全部位于寬度為0.25的公差帶內,則圓度合格。
公差帶中心(同心圓圓心)的位置直接影響圓度的大小,確定公差帶中心主要有以下四種方式:
?、僮钚^域法:包容被測圓輪廓的半徑差為最小的兩同心圓圓心
?、谧钚《藞A法:被測圓輪廓上各點至圓周距離的平方和為最小的圓的圓心.
?、圩钚⊥饨訄A法:包容被測圓輪廓且半徑為最小的外接圓圓心,只適用于外圓
?、茏畲髢冉訄A法:內接于被測圓輪廓且半徑為最大的內接圓圓心,只適用于內圓
常用的圓度檢測方法:
1.三點法:將被測工件置于V形塊中進行測量。測量時,使被測工件在V形塊中回轉一周,從測微儀中讀出最大示值和最小示值,兩示值差一半即為被測工件外圓的圓度誤差。此法適用于測量具有奇數棱邊形狀誤差的外圓或內圓。
2.兩點法:用千分尺、比較儀等測量,以被測圓某一截面上各直徑間最大差值一半作為此截面的圓度誤差。此法適于測量具有偶數棱邊形狀誤差的外圓或內圓。
3.投影法:在投影儀上測量,將被測圓的輪廓影像與繪制在投影屏上的兩極限同心圓比較,從而得到被測件的圓度誤差。
4.三坐標:用三坐標探測提取相應截面上的輪廓,并在計算機上按上述四種方式計算得到圓度(默認最小區域法)。